卵子內的活動預測胚胎 剛受精的老鼠卵上所偵測到的律動可以提供我們一項新的非侵入性技術,藉以判斷哪些胚胎是最可能繼續發展到足月產。 牛津和劍橋大學的研究學者發現:當精子進入卵子時,卵子細胞質會開始一特定形式的震動,而此震動可幫助我們預測胚胎植入子宮後繼續發育的潛力。該文章的主要作者Magdalena Zernicka-Goetz教授表示:此震動的型態可用來預測該胚胎是否能夠成功的發育直到整個懷孕的過程,假若在人類也有類似的結果,則此方式不僅可以改善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可以降低胚胎植入數,進而減少多胞胎生產數和其他相關的合併症。 Zernicka-Goetz教授和其研究團隊利用快速間歇性影像和專業分析技術,即所謂的「質點影像測速儀」,針對71個老鼠卵,在其受精後立即進行拍攝,此技術使得研究人員可以觀察並測量卵子內細胞質的活動。之後,再持續監測胚胎在體外培養後續發育情形至少4天 ,直到囊胚期,即要植入子宮的階段。作者發現最容易造成懷孕的老鼠卵細胞質震動的速度為每秒10-15奈米(10-9),伴隨每10-30分鐘出現的波動高峰,該震動是與受精卵內鈣的進入有關,若依此早期細胞質震動的方式來預測胚胎好壞的話,高品質胚胎能夠繼續發育到懷孕生產的機會幾乎為較低品質胚胎的3倍。 作者之一的Dr. Anna Ajduk表示目前對於試管嬰兒在胚胎植入前如何選擇胚胎的方式,大約都需在精卵受精後監測發育的情形2-3天,而她們此項新的方式可縮短為2個小時,如果在人類的卵子也有類似的震動的話,則此項發現亦可用來預測人類胚胎發育的潛力,並提供一項量性的方式,相較於現在質性目測檢查方式更為可信。 英國Sheffield大學的生殖生物專家Dr. Allan Pacey認為:很顯然執行此項技術是蠻複雜的,若要實際應用在忙碌的試管嬰兒實驗室,則需加以簡化和自動化,他預期這可能是阻止更多人實驗這項方式最大的障礙,但他仍希望可以付諸實行,因為真的有需要發展一項比僅是'觀察與等待'更技術性的方式。 Zernicka-Goetz教授表示她們正與一些生殖中心商討將此項技術開始應用在人類胚胎上的試驗,可能在一年內就可以知道是否可應用在預測人類胚胎繼續成功發育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