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喜事 人工減胎不得已

2013.03.27

危險喜事 人工減胎不得已 2009/06/24 【聯合報/記者張耀懋/報導;諮詢對象:博元婦產科院長蔡鋒博、彰化基督教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陳明】 超音波影像下,母親腹中胚胎靜靜等待長大。不孕生殖技術進展,減胎成為必要之惡,一開始就從嚴管制胚胎植入數,才是人道作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陳立凱攝影) 加州一名產婦,本月26日上午在5分鐘內,順利產下8胞胎。 見(2009-01-28/聯合報/A6版/焦點) 「澎、澎、澎…」他瞅著影像中強而有力跳動著的心臟,冷靜地拿起針頭,瞄準、插入、回抽,一條紅色血線急速逆射回針筒,「完全命中!」。推進針筒內的氯化鉀,瞪著影像中的節奏,「澎─啵─剝…」,愈跳愈弱,直到一動也不動。 套房太擠 請出胚胎 這是減胎場景。為什麼要減胎?得從多胞胎講起,原只適合一個人住的小套房,現在擠進8、9人,窘迫可以想見,流產與早產率也大增。要解決擁擠問題,就需「請」出幾個胚胎來。最符合醫學考量的就是:減胎! 減胎,首先被考慮的手法如人工流產,從陰道、子宮頸進入。但墮胎是將所有胚胎流掉,若要流三個,留兩個,難度頓時拉高。而且,當細管伸進子宮時,常引發收縮,這酒醉者最有經驗,伸指入喉猛掏,喉嚨、胃部肌肉不自主收縮,肚子穢物全吐出來,但子宮強力收縮,將使所有胚胎都流產。 而從門口、走廊登堂入室到子宮,這段長路器械被汙染機率高。打藥進心臟同時,可能也打了細菌,殺死了目標對象,讓母體及其他胎兒面臨感染風險。 肚皮下針 考驗技術 也可從母體肚皮直接「處決」,這距離較近,感染機會低,但更需要技術純熟地凌空直取胚胎。 早期大概擔心殘留毒藥影響其他胎兒或媽媽健康,因此直接打空氣到胎兒心臟;像吊點滴時,管內有氣泡,點滴就流不出來般,藉此破壞胎兒循環系統;執術醫師需眼睜睜地注視不幸被選中的胎兒,在痛苦掙扎後,逐漸軟化到靜止不動。打入空氣後,超音波下畫面一片白霧,因此,很早就不再使用。 現在多用裝著氯化鉀長針,直刺胎兒心臟約注0.5到2c.c.,胎兒即不動了,然後逐漸萎縮被母體自然吸收。 人擇較優?命運弄人 誰該是那被處決的倒楣鬼?留下的胎兒較健康嗎?這常命運弄人。第10周前,大部分缺陷胎已自然淘汰,減胎手術大多在這時進行。絨毛膜檢查可檢出些異常兒,其他就靠外觀綜合判斷,羊水稀少,發育較慢及同卵雙胞胎,常是優先下針對象。 若條件都相同,方便下針常是決定因素。肚皮下針時,貼近肚皮的胎兒通常註定被犧牲,若胚胎靠近子宮頸,則因可能造成其他傷害,反可保住一命。 施術者一念間,這些兄弟姊妹天人永隔。但被留下來的未必較健康,十多年前英國醫界在「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案例報告,減胎留下了兩個胚胎,生下才知全是無腦兒。科技愈趨進步,這類「人擇」不幸,希望可愈來愈少。 減少殺生 有待宣導 殺胎劊子手陰影揮不去,資深醫師能避則避這項「必殺令」。 雅旺(Yaron Y et al)等人2001年發表報告顯示,減胎後的流產率、早產率等均遠低於未減胎的對照組;米勒(Miller)等人的評估更發現,全美年減胎總醫療費約140萬美元,但因此省下來的新生兒醫療費高達3,020萬美元,還未計早產兒併發症治療復健照顧費用。 醫學與經濟估算可支持減胎的必要之惡,只是生命難僅以優生與金錢論衡,釜底抽薪之一是從源管制植入胚胎數,控制多胞胎發生率,歐洲許多重視生命權的國家,就從4顆、3顆甚至一路考慮降至1顆。不過,這種柔性勸導顯然效果不彰,才一再出現八胞胎的「危險喜事」。 【2009/06/23 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300&f_SUB_ID=1398&f_ART_ID=20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