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1000個求子故事 不孕症:(1)不孕症6年

2012.11.15

 習慣性流產:1000個求子故事

不孕症:(1)不孕症6

       2)多囊性卵巢

       3)曾經做過人工授精失敗

       4)做人工授精曾引發卵巢過渡刺激症候群

    A女士是一位結婚6年都沒有懷孕的不孕症病患,她結婚後並不是不能懷孕,只是每次懷孕就流產,一懷孕就流產,如此總共四次,四次流產將她懷孕的信心都〝流〞光了,因此她來到彰化市 博元婦產科,尋求不孕症的諮詢,醫師聽完她的病史,知道她曾經自然流產高達四次,他做了陰道超音波發現她有非常嚴重的多囊性卵巢,抽血發現她的LH高達72,這是非常典型的多囊性卵巢,而且泌乳激素偏高。

    在(1)不孕6年、(2)自然流產四次、(3人工授精也多次失敗的前提下,醫師依病人要求,幫她展開試管嬰兒作業,為了讓A女士避免再流產,醫師為她開立專門針對多囊性卵巢的藥物,因為她是多囊性卵巢,所以她進行的是長療程的試管嬰兒。多囊性卵巢的特性是:取卵數目會很多,這個病人總共取了26顆卵子,植入胚胎當天,有很多好的胚胎可供植入子宮,醫師不敢植入太多,植入胚胎後,三個禮拜以陰道超音波一看,居然發現她懷了五胞胎!因為是五胞胎,所以她面臨要減胎的決定,她很難抉擇,一方面是因為她家族中有性別(生男)的壓力,所以她北上進行絨毛膜採樣(CVS),確定性別與染色體的正常與否後,減了三胎,剩下一對龍鳳(男女)胎。

    她於懷孕24週時提前破水,因為家住彰化,所以立刻到彰化基督教醫院進行長達兩個月的安胎,在30週時以剖腹產娩出一對龍鳳胎,男生1318公克、女生1344公克。最近孩子滿月,夫妻小倆口奉家中公婆的命令,提了兩大盆的油飯到博元婦產科,這對夫妻說:「婆婆交代,一個孩子一大盆,所以兩個孩子要兩大盆。」所幸這對龍鳳胎安全生下來,目前博元產科追蹤小孩子的情況也很穩定,不久即將出院。

    這是一個多囊性卵巢的病人,歷經四次流產、卵巢過渡刺激症候群、6年不孕症與多次人工授精失敗之後,利用試管嬰兒懷了龍鳳胎,而分娩生下來的一個案例。這個故事的教訓意義是:多囊性卵巢很容易流產,就像這位病人在展開人工助孕之前,一流再流,總共流了四次,流到病人都流怕了。為麼她要做試管嬰兒呢?一來是因為她不想懷了一胞胎因流產就全部沒有了,那是一種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二來在做試管嬰兒可能多胞胎的前提下,如果有流產,還是有胚胎剩下,不至於全部流光光,三來是因為她做過多次人工授精也失敗,所以她要求做試管嬰兒。

    多囊性卵巢做試管嬰兒,要減少流產的比率,可以使用Metformin這個藥物來減少流產率,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多囊性卵巢如果使用Metformin可以將多囊性卵巢懷孕後高達75%的流產率減少到25%可非常有效的抑制留產的比率,值得我在這裡推薦。

PS:習慣性流產

   對於大多數婦女而言,流產是一種相當痛苦的經驗,生理上的疼痛還有心理上的創傷,若是習慣性流產患者,一次次懷孕,一次次打擊,有些人最後甚至完全放棄生育的夢想。

   所謂"習慣性流產"指的是連續三次以上,懷孕週數20週以前的自然流產,大約一百對夫妻中就有一對可能出現習慣性流產。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因素相當複雜,根據臺大醫院從1987年到1993年的統計,共393個案例,其中因為染色體異常佔了3%內分泌異常佔20%,子宮異常佔8%,子宮頸閉鎖不全佔2%免疫因素佔12%,原因不明者佔55%。除了以上原因,還有環境因素例如生活壓力,環境污染、有毒物質、感染(像弓形原蟲、梅毒、德國麻疹、巨細胞病毒等等)也可能與習慣性流產有關,以下針對一些病因來一一探討治療的可能方法:

1、染色體異常:雖然根據報告指出從早期流產的胚胎研究中可以發現八成以上的染色體異常,但是對習慣性流產的夫妻所做的夫妻染色體檢查發現異常的比例卻只3%,表示胚胎染色體異常可能是發生在精子,或是卵子或者是胚胎分裂成長的階段。不過若一旦確定是因為夫妻其中一位的染色體異常所造成的習慣性流產,目前唯一的方法可能是讓他們繼續嘗試直到成功為止或者考慮精子或卵子捐贈。

2、內分泌異常:有一些常見的婦女內分泌問題有可能是習慣性流產的原因,例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泌乳激素過高症,甲狀腺功能異常或者是黃體機能不全。對於這些內分泌異常若能妥善治療,懷孕成功的機會其實相當大。

3、子宮異常:可以經由子宮攝影及子宮鏡診斷,如果發現有先天(如雙子宮、雙角子宮、子宮中隔等),或後天的異常(如子宮內沾粘),可以考慮先手術治療,但是有些嚴重異常可能需考慮代理孕母。對於極少數因為子宮肌瘤引起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則可以運用手術切除肌瘤或是先使用性釋素協同劑的藥物讓肌瘤縮小後再嘗試懷孕。

4、子宮頸閉鎖不全:這一類的患者流產發生的時間是在妊娠第二期早期,也就是說是在懷孕13週以後,典型的症狀是先破水,再陣痛,發生流產時胎兒一般都還有心跳,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在懷孕14週以前做麥當勞手術,把子宮頸紮起來。

5、免疫因素:免疫方面的問題通常分為兩種類型,,第一型是因為母體本身自體免疫所造成的,像紅斑性狼瘡,原發性血小板過少等這一類自體免疫患者其流產率和胎兒死亡率都比較高,而有些習慣性流產的患者血液中也可以發現一些自體抗體如抗磷脂質抗體,抗細胞核抗體,抗DNA抗體等等。現今對抗磷脂質抗體引起流產的研究較多,一般認為是由於抗磷脂質抗體作用在胎盤血管的內膜細胞抑制了prostacycline的產生,而不影響thromboxaneA2的製造,結果導致失衡,血管收縮,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而大大地影響到胎盤功能,最後導致胎兒死亡,流產。對於抗磷脂質抗體過高的患者可以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來治療直到成功懷孕為止,也有人嘗試用heparin或是注射免疫球蛋白但由於副作用大,療效又不確定,所以其臨床上的使用極為有限。第二型的免疫問題則是所謂的

。我們知道當人體接受器官移植時,因為這個植入的器官攜帶的基因與接受者不同所以接受者的免疫系統就會認定它是屬於''異體''而發動攻擊,這就是''排斥''象,所以為了讓器官移植成功就要用藥物抑制免疫系統,讓排斥不會發生。但是哺乳類動物的懷孕卻是一個很奧妙的自然界奇蹟,因為胎兒之於母親也是屬於''異體植入''(胎兒的基因與母親不同,有一半的基因是來自父親),但是在正常的懷孕過程中,母親並沒有發生排斥胎兒的情形,這代表了母體本身免疫機制的調適。這一點對懷孕成功與否有很重要的關係,有些婦女也許是因為子宮內的免疫系統太強,或者是胚胎本身的問題,無法在懷孕初期讓子宮內的免疫機制達到良好的調適,所以對胚胎產生排斥作用而造成流產。但這仍是屬於假設階段,所以目前也沒有相對有效的治療出現。在一份2001年的最新報告,由加拿大的科學家發現了引發排斥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一種FGL2的蛋白質,如果母體產生了FGL2會使胎盤血液凝固而導致胎兒死亡。但在體內有一種OX-2的蛋白質可以抑制FGL2而讓胎盤正常的發展,在老鼠實驗中若使用OX-2加強劑可以大大地降低老鼠的流產率,雖然動物實驗的成功到真正能運用在臨床治療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但仍算是許了習慣性流產婦女一個相當光明的未來。

6、原因不明: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悲哀的事實,超過一半的習慣性流產患者以現階段的醫學仍無法找出問題所在,而被歸類為原因不明,科學家從動物實驗中找出一點點的蛛絲馬跡,在老鼠的身上有一種稱為LIF的基因,如果具有這個基因缺損的老鼠就會有習慣性流產的問題,運用基因治療則可以減少流產的發生。目前也有人嘗試在動物實驗中當胚胎植入時加入LIF希望可以增加胚胎著床的機會,以降低流產的發生。 

美國霍夫曼醫師在200012月的''生殖與不孕''的著名不孕症期刊中發表了一項針對44位習慣性流產患者的研究,發現如果這些婦女出現了卵巢存量(ovarian reserve)下降的狀況時,他們將來成功懷孕的機會也將大大地下降,所以對習慣性流產患者除了對其流產病因的探討外,也要注意其卵巢功能的狀況,對於卵巢存量開始下降的患者做更積極的人工助孕可能會有較好的結果。

本文同步與3/2下午4點半台視健康報同步播出。

2003a7150

作者 彰化市博元不孕症試管嬰兒中心 院長蔡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