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能增加試管嬰兒懷孕率 .

2012.11.10

 


生長激素能增加試管嬰兒懷孕率 .

發現說生長激素對這些病人有效,似乎並不是說增加卵子的數目,而是增加卵子的品質為其主要功能
 

        生長激素能不能增加試管嬰兒的懷孕率、能不能增加卵巢排卵功能的效果?我們在治療不孕症的時候,常會需要用到很多刺激排卵的藥物,但事實上有些病人雖然用了大量的排卵藥物,反應還是不太好,這種情形我們說是卵巢反應比較弱,或卵巢功能不好;也有些病人反應不算很差,但就是不太容易懷孕,這些病友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通常醫生會使用各式各樣藥物去改變,或是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包括不同的療程(例如GnRH作用劑或結抗劑)、以及體外受精的過程中做一些處理,包括協助孵化、囊胚植入等這些方法,希望能夠改善患者最終的懷孕率與活產率,這當中有很多很多可以去做的方法,其中一個可以進行的就是從改善刺激排卵這部分去著手。

 平常在做試管嬰兒的時候要刺激排卵會需要用到一些藥物,常用的包括FSH、LH、HMG、GnRH的作用劑、拮抗劑、生長激素等等很多的藥物,或是其他的口服排卵藥都有可能使用。有些病友經過一些改變以後效果會變好,但是也有些病友其實效果還是不好,因此在相當久以前就有人嘗試使用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希望能夠有效改善這部分的病人的卵巢反應。早期在台大醫院就做過一個小規模的研究,來看看生長激素到底有沒有辦法增加試管嬰兒的成果。當時著重的點是在是不是有辦法藉由生長激素的使用,增加卵子的數目,比方說這個人的卵巢反應比較差,刺激排卵以後只得到三、四個卵,這算是比較差的反應。當時這樣的病人我們試著給她加生長激素,希望能夠增加她的卵子數目,終極目標是希望增加她的懷孕率,不過當時效果看起來不是那麼的明顯。但當時的研究是比較小規模的、使用的生長激素劑量也比較低,到底有沒有效就比較難說,其實那已經是十幾年前了,當時的文獻報告看起來看法也是相當的分歧。所以後來就比較少使用這些藥物。

 不過最近這五年十年來,還是有一些試管嬰兒中心嘗試來使用生長激素,也有相當多的文獻發表出來,最近也有三個比較大規模的整體分析報告:分析到底使用生長激素有沒有效。但是要得到確切的結論並不容易,因為每個機構使用的藥物的劑量不同、使用的時間不一樣、要看的結果也不同、病人的種類也不一樣,有些年紀較大,有些年紀較小,有些是過去試管嬰兒已經失敗過好幾次,有些則是失敗過一次兩次而已,所以要得到確切答案並不容易。不過最近這幾年的分析報告看起來,生長激素有時還是有效,但很重要的點是,它的效果似乎並不是增加卵子的數目比如說在早期,使用生長激素是希望增加卵的數目,期待卵的數目增加,懷孕率因而增加,但是結論是效果並不好。而且生長激素相當的昂貴,所以那時候有一種看法就是說,要花錢在生長激素上,不如花錢增加FSH 、LH的劑量,好像會更好。但是最近的看法是說,最近的一些文獻報告發現說生長激素可能在某些病人還是有效,那當然我們現在談的病人是卵巢反應比較差、或是不太容易懷孕的病人,發現說生長激素對這些病人有效,似乎並不是說增加卵子的數目,而是增加卵子的品質為其主要功能

 第一種族群的患者是年紀比較大,尤其是大於40歲的病友。我們瞭解說40歲以上的婦女懷孕率會比較低的基本原因就是因為卵子品質不好,而且在大概38歲以後,卵子品質會快速的走下坡,而這個品質快速走下坡跟卵子本身的細胞質有關係。我們知道一個卵含有細胞核與細胞質,對一位40歲的婦女,卵子在體內已經存放了幾十年之後,難免細胞質會變得比較弱。比較弱的細胞質一旦刺激排卵後,在成長到卵子成熟的過程中,可能沒有辦法很有效的讓卵子的細胞核正常的成長,所以在減數分裂末期的時候,所形成的卵子染色體可能就會異常。因此這個卵子就變成一種不正常染色體的卵子,這樣的卵子當然不容易受精、或是即使受精也不容易形成好的胚胎,因此胚胎著床於子宮的比率下降,活產率當然就會下降。

 所以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婦女,卵泡裡面的一些液體做檢查會發現,牽涉到這個卵子的品質好不好的指標(parameters)會變得比較差,比較差當然代表這個卵子就不好,後續的懷孕率就比較低。指標差的同時,生長激素的濃度也是比較下降的,所以合理的懷疑說,就是因為這個人的生長激素,以及生長激素下游一些產物比較不足,造成卵子品質比較差,所以是不是給這些病人補充生長激素可以有效的改善卵子的品質,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說,似乎好像有這樣的效果。雖然這些病人使用生長激素以後並不是增加卵子的數目,但是她的懷孕率、著床率、活產率都上升,代表這些卵子被改善了品質。在過去覺得說,卵子如果不好 就是不好,不太容易改變,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雖然這個卵子本身,比如剛剛提到的它的細胞質的品質經過幾十年的存活,在卵巢裡面這麼久,難免品質變差,但事實上如果加了一些物質比如說生長激素,細胞質是有可能會比較好,可以感覺比較營養充足,那卵子在成熟的過程中,營養充足以後影響到細胞核裡面的染色體,使得這個卵子可能就會比較好。所以對於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婦女來說,如果她不太容易懷孕或是卵子數目比較少,做過一、兩次試管嬰兒都不容易懷孕,這樣的病人使用生長激素似乎是可以增加品質以及懷孕率。

 我們知道既然剛剛提到說生長激素用在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卵巢功能比較差的婦女好像有效果,那如果所有的病人都使用,是不是會有幫忙,這點當然就比較有疑問。如果對於一些我們預期她卵巢功能就是很好、相對比較年輕的病人,使用生長激素顯然是不太必要,因為卵子的品質本來就是比較好的,卵子數目也夠,加了生長激素只是白花錢,能夠增加的效果也是很有限。但整體來講,對於一些卵巢功能可能比較不好,她雖然年齡不大、不到40歲,但是比如說她之前做過試管嬰兒,刺激排卵的結果卵子的數目比較少,尤其低於四個五個以內,雖然她年輕但是卵巢反應不好,或是說我們看到她取到了卵以後形成的胚胎看起來比較不好,後來也沒有懷孕,那這樣的病人是不是使用生長激素會有幫忙呢?這方面也有一些研究,結果看起來也似乎是正面的為多。我要強調是正面的比較多,不等於說所有的報告都是正面的。不過大部分的報告看起來是有幫忙的,所以如果病人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卵巢整體反應不好,這個反應不好可以包括卵子數少、可以包括品質比較差、或是形成的胚胎比較差、或是說沒有辦法懷孕,這樣的病人我們來使用生長激素,似乎也可能有幫忙那這部份的報告當然不像是剛剛提到40歲以上病人來使用這樣的清楚,不過看起來還是正面的,所以這一群病人我們還是可以考慮去使用。

 不過大家要了解不論是哪一類的病人,生長激素相對是比較昂貴的,如果使用的話,第一個會增加試管嬰兒的支出,所以我們不會毫無選擇的使用在所有病人身上。但是對於一些比較難懷孕的、卵巢功能比較差的,的確生長激素是可以考慮使用,只是會明顯的增加支出。最近的一個文獻,在2011年,在生殖與不孕的一個雜誌(Fertility & Sterility),有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分析。他們請了九位著名的生殖專家,當然全世界生殖的專家非常的多,但是這九位是分布在各國大規模的試管嬰兒中心,問問他們對於生長激素用在試管嬰兒的看法。這個報告看起來是這樣子,九位當中有七位對於這項詢問是有回音,這七位裡面發現說有三位是常規的在使用生長激素在他們的病人身上,另外四位則沒有在使用。那這三位有使用的醫生裡面有兩位認為說他們的數據看起來,生長激素對於病人是有用的、是正面的,所以他們常常會使用;另外一位用的也不少,但是他認為他的數據看起來沒有辦法明顯看出生長激素對病人有效,不過當然他還是在使用。另外四位沒有在使用是因為他們認為生長激素沒有效,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如果他們也使用這些藥物,結果到底會發現正面或是負面,這是一個可以給大家的參考,因為醫生的數目少,所以無法從這當中得到確切的結論。不過從這個有趣的調查,我們可以發現,生長激素並不是一個相當普遍被使用的藥物,第一個是因為比較昂貴,第二個是我們到目前還無法確切的說它一定對病人有用,尤其是我們還不太清楚對哪一類病人有用。有些藥物有沒有效,要看用在哪一類人身上,如果沒有很清楚界定對哪些人有效,隨便亂用的話可能就是白花錢所以我們要找出到底是對哪一群病人有效。

 因此整體而言生長激素並不是一個很常用的藥,那為什麼不是這麼常用呢?生長激素常常被濫用在其他的領域,包括像是醫學美容或是運動各方面的使用,這些讓人感覺生長激素不是一個恰當的藥物來使用,如果沒有好好的在適應症之下,隨便使用當然是不好的。因此現在醫學界認為說,生長激素的使用整體來講在這幾年看到一些比較正面的地方,這個正面的看法跟過去並不太一樣,尤其是需要比較大規模的研究。我們要了解,人工生殖的很多藥物、很多技術是需要很多研究來支持,才能得到比較確切的結論,是需要幾十篇上百篇的論文,才會讓我們比較清楚效果。但有些病人可能比較急,認為只要有一些論文支持這樣的做法就可以去嘗試,這樣的看法也不能說不對,因為沒有去嘗試也不知道有沒有效。不過每個醫生會幫你做一些評估,每個醫生對這些藥物的看法也不太一樣,這部分可以好好跟醫生商量。